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专家座谈会在我校举行
专家座谈会现场
专家们参观“志愿之光”展廊
6月13日,由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河南(郑州)分中心、郑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共同主办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专家座谈会在我校举行。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河南省、郑州市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建设,调动文化志愿者的力量,培育一批群众欢迎、滋润心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达到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奋进力量、提升文明素养的效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葛卫华,省委社会工作部社会与志愿服务处处长赵鹏,郑州市原二级巡视员、郑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裴保顺,郑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心主任刘皓等16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
会前,专家们参观了郑州师范学院“志愿之光”展廊和郑州市优秀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志愿服务项目展览。
校党委书记李仰智出席会议,他在致辞中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依托中国志愿服务研究河南(郑州)分中心、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发挥河南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全省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志愿服务项目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发展。学校历来把志愿服务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把志愿服务作为“大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形成了“郑师乡村课堂”“大河安澜”黄河生态保护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志愿服务项目。学校拥有研究中心和项目孵化基地两个志愿服务全国平台,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要持续加强孵化基地建设和管理,构建全方位、深层次的志愿服务项目孵化机制,大力弘扬志愿精神,让志愿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鲜明标识,为推进志愿服务事业更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座谈会上,专家们热烈讨论,积极为基地建设发展建言献策。郑州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长李杰介绍了项目孵化基地建设情况。郑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心主任刘皓对专家委员会的组建情况进行了说明。郑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裴保顺宣读了专家委员会名单并会同校领导为专家们颁发聘书。刘庆柱认为,文物和文化遗产具有极强的实证性,对深刻把握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意义重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服务是增强文化认同、家国情怀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将对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起到积极作用。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是中央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设在郑州市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该基地依托我校开展建设,以助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重点,孵化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打造集培育孵化、业务指导、研究培训、宣传推广、综合评估、人才培养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旨在更加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郑州力量。
撰稿:樊华 供稿单位: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河南(郑州)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