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微信
  •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 当前位置:首页|党的创新理论|正文

    从最坏处准备 向最好处努力(人民论坛·新征程 新使命)

    发布时间:2012/12/18 9:00:00

    发展态势向好,不利因素不少,如何化不利为有利?许多领导干部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日前,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当前经济形势时,提出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一番话给人启发。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论什么工作,忧患意识丢不得。事实证明,做决策,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头脑才会清醒。谋发展,从最坏的基础设想,以最坏的可能性来部署,向最好的结果努力,心里才会有底、做事才能靠谱,即使有大风大浪,也能挺过来。

      在加拿大丘吉尔瀑布水电站,常年备有一辆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逃生巴士,每天24小时在控制室出口待命。尽管1971年电站投运以来巴士从未用过,但40多年来工作人员仍然每天坚持检修,只是为了在出现未知灾难、电站防御系统失效等极端情况下启用它。即使最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不遗余力去防范,这才有了电站的安全。逃生巴士体现的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对操控改革发展快车的领导干部们来说,值得深长思之。

      小平同志早就说过,改革开放是有风险的事,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今天,改革进入深水区,思想观念的障碍让共识更难凝聚,利益固化的藩篱使改革阻力重重,国际形势的变化也给发展平添变数,新的风险正在积聚。这个时候,最考验改革者勇气与智慧的,就在于敢不敢正视最坏处、会不会解决最难处、能不能争取最好处

      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方向虽然明确,但前行的路不好走。风险与挑战多是不速之客,更不按套路出牌,没有一叶知秋的预判,没有未雨绸缪的谋划,没有从蝴蝶翅膀振动中感知风暴的敏锐,就会在骤至的风险面前手足无措、顾此失彼。

      下好先手棋,才能打好主动仗。所谓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关键是有忧患意识的预警器、充分准备的压舱石。宁可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对策想得周全些,宁可多下苦功夫搞好事先调研、民意吸收得更充分些,把制度设计得更科学些,才能避免临时抱佛脚,避免好事办坏,聚合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征地拆迁被称为天下第一难,在同一个难题面前,有的地方搞得民怨沸腾,有的地方却能皆大欢喜,差别在哪里?拆出和谐的,往往因为能客观分析拆迁带来的稳定风险,设身处地为百姓利益着想,和风细雨地一家一户做工作。拆来骂声的,多是因为想当然、拍脑袋,不顾现实情况,不管群众得失,开着推土机硬上,结果可想而知。

      这也说明,从最坏最好,没有什么终南捷径,唯有一个字,务实的作风,实干的举措,实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