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微信
  •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 当前位置:首页|党的创新理论|正文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发布时间:2012/12/19 9:0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对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 ,科学阐述了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我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党有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260多万名党员,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可能具有的强大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正是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党获得了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可靠的力量源泉,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尖锐复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迫切要求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活动形式和发挥作用的途径,迫切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管理模式和党员教育方式,迫切要求增强基层党组织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对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总体上看,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能够肩负起党的历史使命,但也存在不少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一些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党的力量薄弱;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一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保障不足;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战斗堡垒,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科学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推进组织设置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加强组织体系、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场所阵地建设,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刻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密切联系群众的行动指向,充分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政治自觉;深刻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充分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在基层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根本转变;深刻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强服务,在提升服务水平中增强执政能力,充分体现了党始终以巩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来实现长期执政、永续执政的根本要求和政治智慧。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新定位新要求,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一)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党的宝贵资源和传家宝。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扎根于群众之中,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实质就是服务群众的过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最终要落实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上来。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是适应党所处历史方位变化、提升党在基层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始终坚持这一根本价值取向,自觉把基层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各方面,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党的一切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核心在服务,关键在把功能定位从管理转到服务上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根本要求是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检验标准是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要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在推动科学发展、解决民生疾苦、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根基上下功夫,努力建设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服务机制健全的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国有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街道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在本部门完成各项任务中发挥协助和监督作用。高等学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事业单位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在履行本单位职责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非公有制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推进企业先进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完成中心任务和健康发展,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社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做好服务、发挥作用。

      (三)切实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本领。着力提高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顺应人民群众求发展、盼富裕、奔小康的迫切愿望,紧紧扭住第一要务,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把各项富民惠民便民政策落到实处,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成为科学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着力提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拓展服务群众工作平台,深化结对帮扶等活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着力提高协调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些地方在城市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乡村推行“文建明工作法”、“农事村办”,这些来自实践、务实管用、深受群众欢迎的做法要认真总结推广,努力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三、进一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这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着重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强化物质保障、落实领导责任等工作,推动分布广泛、完善严密、富有活力的基层党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一)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全社会的覆盖面,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的部署要求,要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当前,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数量庞大,加强这些领域的党建工作十分重要而紧迫。必须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具备组建条件的要做到应建尽建,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要积极开展党的工作,采取挂靠建、联合建、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形式加快组建。继续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统一,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抓好党群共建,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基层,打牢基础。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更加凸显了“抓书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围绕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体系,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创新培养选拔机制,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转业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注意培养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对矛盾突出、工作薄弱的村,下派得力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落实教育培训制度,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工作。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完善实绩考核办法,总结推广农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激励关爱机制。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切实解决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动力活力。

      (三)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对于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围绕建立完善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运行体系,实行组织联建,积极探索村企联建、村居联建、跨区域联建等新模式,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统筹设置机制。实行共育共管,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方面互动融合,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实行活动同创,积极探索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城乡互帮互助机制。实行资源共享,推动城市和机关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建立健全城乡互促的党建工作机制。

      (四)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高度重视。着眼于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保障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方支持、基层党组织自我补充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增强为群众办实事能力。多渠道多途径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工作经费问题。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财政支持和帮扶力度。

      (五)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这是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着眼于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体系,强化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责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行业系统具体指导、有关方面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各级党组织书记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真正担负起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完善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基层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切实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确保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领导责任真正落实到位。

      四、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一)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两年多来,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这是深化和拓展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的必然要求。要认真总结提升创先争优活动的成功经验,把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有效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使创先争优贴近岗位实际、融入岗位职责、化为岗位行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牢固树立创先争优理念,把创先争优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日常工作,健全党组织晋位升级和党员承诺践诺机制、接受群众监督评判机制、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机制,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追求先进和优秀的内生动力。

      (二)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

      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是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强化党员管理的经常性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的部署要求,必须完善和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健全党内组织生活长效机制,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反对党内组织生活庸俗化,不断提高党内组织生活质量。必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评议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党员民主权利,提高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的实际效果。必须坚持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相结合,使党员始终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三)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

      随着越来越多的党员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农村人”变为“城里人”、“外地人”变为“本地人”,我国2.5亿农民工中流动党员达350多万名,为保证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的要求,要探索建立“一方隶属、多重管理”模式,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健全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强化各项服务措施,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建设党员服务中心,规范“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受理工作,探索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手段,保证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有效纳入组织管理、参加党内生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的数量,更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紧紧抓住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对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正确处理好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重视党员质量,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把好入口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把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保持发展党员适度规模,加大在青年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群体、大学生等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青黄不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严重不足问题。切实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全面推广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

      (五)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这是保持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创新之举,是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由之路。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就是要坚持严格质量进、严肃政策出,形成党员队伍吐故纳新、自我纯洁、充满活力的机制。严格执行党章和有关规定,切实贯彻“坚持党员标准、严格掌握政策、严格履行程序、加强教育管理”的原则,探索建立定期分析评议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疏通出口,纯洁队伍,健康肌体,使我们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选自人民出版社已出版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