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微信
  •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 当前位置:首页|党的创新理论|正文

    “重中之重”话“三农”(人民论坛)

    发布时间:2012/11/12 9:00:00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过去这十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为后一个十年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特别是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历史性地站稳了1万亿斤大台阶。在国际社会普遍担忧发生新一轮粮食危机的情况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丰衣足食、喜气洋洋,对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来讲,极为难得,极为重要。

      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农民分享到经济快速发展成果。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622元增加到去年的6977元,8年里年均实际增长8.6%。在农民收入来源中,家庭经营性收入稳定增加,工资性收入成为重要来源和支柱,政策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明显增加。农民消费水平、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从温饱走向富裕。

      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产方式发生了阶段性变化。十年来我国农业设施装备条件、良种良法推广应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现在,主要粮食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单产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80%201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5%,比五年前提高5.5个百分点,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4.8%,比2006年提高16.8个百分点,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由千百年来以人力畜力为主向以机械作业为主的重大转变。

      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好形势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政策好、科技强、工作实、市场旺,最根本的还是中央政策好。十八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专题阐述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一步发展了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必将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开创崭新局面。

      报告强调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体现了我们党对国情的深刻把握和对三农工作的科学定位。我国仍然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农民实际仍占大多数、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解决好三农问题任重道远,必须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贯彻于现代化建设始终。

      报告提出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是对解决三农问题路径的顶层设计,也是我们党关于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科学思考。为此,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才能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未来510年,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农业也到了高投入、高成本、高价格的阶段。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全力以赴把现代农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千方百计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