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微信
  •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 当前位置:首页|党的创新理论|正文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新十八谈•民生篇

    发布时间:2012/10/11 9:00:00

    财茂民丰

    立国为政,非财莫举。善为国者,必先理民之财。

      财如清泉,源远流长则生生不息;财似甘霖,倾情播撒则万物滋润;财是杠杆,运用得力则事半功倍;财乃食粮,仓廪殷实则民生无忧。

      聚财为公,理财为民。柴智的《科学理财惠民生》,纵观历史,横揽现实,胸怀全局,立足本职,条分缕析何为理财,深刻阐述如何惠民,让我们明政之要,知财之重,更加坚定了为民理财的信念。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聚财讲方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张弛有度,与民施政,政善促民殷。

      理财凭科学,开源节流,量入为出,用活存量,做大增量,财多能国富。

      用财重成效,收凭政策,支有圭绳,取之于众,用之于民,国脉系苍生。

      建设中原经济区,我们人口多、底子薄、任务重,做好财政大文章,确立新的思想观念,运用新的工作方式,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为民惠民,关乎全局、事关发展、涉及长远。

      为民理财,就要着眼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做大蛋糕,好钢用到刀刃上,集中财力办大事。

      为民理财,就要着力转变、加快转变、持续转变,做优蛋糕,小资金推动大变化,巧用四两拨千斤。

      为民理财,就要体恤民情、关切民生、维护民利,分好蛋糕,有钱先尽老百姓,阳光财政见真情。

      为民理财,就要敢于负责、认真履责、尽心尽责,管好蛋糕,当家理财不言烦,责随职走无旁骛。

      财力倾黎庶,政声自远扬。为民理财,让我们更加主动,更加求实,更加创新,更加为民。

     

    科学理财惠民生

    (一)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政者,为国之要而万事之统。

      现代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之基,是财政;正确把握宏观经济的调控之手,是财政;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保障之源,还是财政。财政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就在于它事关全局,关系发展,关系民生。

      (二)从历史纵深看,但凡轻徭薄赋、颐养生息,则百姓乐业,国运昌盛;但凡竭泽而渔、横征暴敛,则民怨沸腾,国祚艰难。王朝政权更迭的活剧,无不与财政的丰寡紧密相连。

      从现实需要看,财凭政聚,政以财存。财政状况,与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态休戚相关。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正确的财政政策,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举足轻重。

      从发展规律看,理财者,乃为民而理,理民之财尔。理财施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充分体现惠及民生这个根本,善谋富民之策,恪尽安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广兴安民之举,才能顺应人心民意,筑牢执政根基。

      (三)国以家为基,邦以民为本。新中国成立62年,河南的财政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连续七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累计筹措财政资金3000多亿元,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中原父老尤为津津乐道。

      承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成为历史,农民种粮非但不交税,还要拿到国家的各项补贴,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总产连年超千亿斤;

      中小学生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享受国家资助政策;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养老保险正在飞进平民百姓家中,最低生活保障线年年看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无死角,病有所医渐行渐近;

      廉租房、村村通、农家书屋……伴随河南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民生支出成为财政保障重点,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已达60%以上,执政为民的意识更加强烈,理财为民的形象更加凸显。

      (四)民生改善无止境,改善民生要持续。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事关亿万人民福祉的宏图大业,也是对理财能力锤炼和理财方式转变新的大考:既要持续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这个老四难,又要积极应对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要素怎么保、物价怎么办这个新四难。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业保,件件都不能忽视,干啥都需要花钱,没有财政的有力支撑就会寸步难行。

      (五)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改善民生的要求,我们在思考:

      如何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探索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如何不断改变河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人均投入水平处在全国落后地位的尴尬局面?

      如何持续完善财政体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居住在16.7万平方公里上的所有老百姓生活得都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如何统筹发展与民生改善,实现在发展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通过民生的持续改善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

      (六)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生财、聚财、用财,困难重重:

      生财之难,难在财源不优,难在底子不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百元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国最低;财政总收入排全国第十位,人均财力水平全国最低。这可喜亦忧的成长烦恼,源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偏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改变这些状况,非一蹴而就之事,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聚财之难,难在利益调整,难在统筹运作。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与偷税漏税逃费等并存。税费制度不完善、资源能源有效利用调节不到位与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并存。统筹运作政府性资金、资产、资源、资本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事、难事的有效办理。

      用财之难,难在僧多粥少,难在管理粗放。人均投入与全国差距较大,财力可能与需求矛盾突出,合理把握财政分配顺序与轻重缓急难。资金使用撒胡椒面,形不成规模效益。截留挪用浪费财政资金现象时有发生。

      (七)困难,困难,困住才难。难题的困扰,固然与发展阶段和基础条件有关,但其根源还在于理财观念、理财方式不科学。

      重总量,轻质量。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总量和财政收入规模,忽视经济运行质量,数字好看不好用,可供改善民生的财力较少。

      重习惯,轻创新。一些地方因循守旧,热衷于行政手段和传统理财方式,不注重用市场经济办法和改革思路研究解决问题,不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表面看似解决问题,实际制造新的矛盾。

      重投入,轻绩效。一些地方和部门争钱时胃口很高,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用钱时大手大脚,不关心资金使用效益。一方面为投入不足叫苦,另一方面又为铺张浪费开门,甚至重点投入重点浪费。

      重当前,轻长远。一些地方不注重调整产品结构,不注重涵养财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长期性、战略性、机制性问题研究不够。一些地方寅吃卯粮,还去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重收支,轻谋划。一些地方财政部门不注重统筹运作,不注重主动谋划,不注重主动服务,安于当先生好好先生,就收支论收支,就财政论财政,推动发展思路窄,改善民生实招少。

      (八)用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些事情在新形势下是必需的,不能持旧观念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当问题;有些事情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好的,不能以新要求为借口而不把问题当问题。

      思想解放是总开关,观念一转天地宽。破解难题,根本途径在于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理财观念,转变工作作风,转变方式方法,转变体制机制,以理财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如何转变?省委书记卢展工一语中的,就是要进一步凸显科学发展,进一步凸显方式转变,进一步凸显民生改善

      (九)凸显科学发展,是夯实基础的必然选择。

      发展决定民生。发展是民生的基础,是民生的关键,是民生的保障。真的解决民生问题,靠的是真的实现科学发展。要使经济财政蛋糕越做越大、越做越优,必须始终把握发展方向不变,紧紧扭住发展要务不放,坚持创新发展举措不断,大力推动发展进程不停。

      遵循规律,营造环境。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是经济的缩影。政府的作用是建立一个舞台,一种背景,好让产生经济增长的演员们把他们的戏演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尊重市场主体地位,把更多精力、财力用在转变政府职能上,用在创新体制机制上,用在营造公平、有序发展财税环境上,用在支持破解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上,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站位全局,突出重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富民强省。要围绕这个中心,坚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成功做法,超前谋划,统筹运作各项资金,破解主要矛盾和问题,自觉从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审视和把握财政工作,主动谋划,主动献策,主动买单,早筹资,早安排,早实施,早见效,实现服务全局与财政工作的无缝对接。抓住制约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坚持政府与市场和自我努力与中央支持有机结合,注重四资运作,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招商引资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经济活力,夯实发展基础。

      注重统筹,探索提升。分好蛋糕就能做大蛋糕。要找准支持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资金需求的黄金分割点,妥善处理支持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妥善处理支持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关系。

      (十)凸显方式转变,是提高效能的现实需要。

      钱是有限的,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是无限的。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效能势在必行。

      效能是推动工作的目的,效能是检验工作的标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清醒:已取得的发展成果,只要除以1亿人口,都会变成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份额;而推动民生改善的投入,只要乘以1亿人口,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数字。在经济尚不发达、财力尚不充足的情况下,加快科学发展和大力改善民生的双重需求,都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来的老观念老框框,探索科学的新思路新办法。

      省长郭庚茂要求,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统筹运作各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引导作用

      集中财力办大事。要集中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显然是难以奏效的。撒胡椒面看似公允,实不可取。如此做法只能使一些问题累积而付出更大的代价。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找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下定决心,集中财力打歼灭战,办一件,成一件,制度化一件。

      巧用四两拨千斤。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单靠公共财政难以完成。要跳出就财政论财政的圈子,树立政府性资产、资金、资本、资源统筹使用的理念,找准财政杠杆撬动支点,设计好政府与市场有效合作的结合点,创新支持方式,统筹安排,有效推动,持续运作,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求活力。机制是导向,更是指挥棒。创新财政保障机制和促进发展机制,鼓励引导更多资源服务于科学发展和民生改善。继续完善省对市县财政体制机制,强化激励约束,引导各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竞相发展。

      科学管理重实效。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古人警言,引以为戒。一方面,要坚持开源,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激励培育壮大财源,实现源远流长。一方面,要坚持节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意识,狠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消费等歪风,坚持有钢使到刀刃上,有钱先尽老百姓的理念,节省每个铜板,用于发展,用于民生。

      (十一)凸显民生改善,是理财施政的根本归宿。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推动发展,发展惠及民生。没有发展的民生无疑是一句空话,不能改善民生的发展就谈不上硬道理

      改善民生,需问民意。百姓需求,是我们改善民生的着力点。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把钱花在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地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改善民生,需抓实事。老百姓关心你说什么,更关心你干什么,怎么干。十大民生工程之所以受欢迎,就是群众在一件件实事中看到了党和政府为民谋利的决心。三具两基一抓手之所以受欢迎,就因为群众从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中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变化。抓实事,就要抓眼下群众最关心的就业难物价高住房贵上好学就好医等问题,从具体事情入手深入下去,有所突破,抓好落实。

      改善民生,需重持续。持续是党性人品,是从政品格,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要始终如一,不多变、不折腾、不懈怠,使民生改善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化;要求真务实,立足实际,把群众愿望与可用财力和现有条件结合起来,找准、解决关键问题;要坚定信念,强化为民理财的思想,始终坚持财政资金依法花、科学花、阳光花,树立理财为民的形象。

    (十二)科学理财,任重道远;改善民生,大有可为。

    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铿锵步伐,公共财政的蛋糕必将会越做越大,公共财政的阳光必将会惠泽万家,中原儿女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更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