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微信
  •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 当前位置:首页|党的创新理论|正文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新十八谈•和谐篇

    发布时间:2012/10/11 9:00:00

      惠风和畅

     何

      和谐,和睦,和气,和合,和善,和平,祥和,协和,中和,谦和……和,在宇宙的永恒演进中释放,在社会的有序运行中绽放,在人们的高风雅行中竞放。

      和是天地相通的风调雨顺,和是亲人敬爱的快乐融融,和是政通开明的安居乐业,和是国家振兴的繁荣昌盛……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矛盾纷纭,千变万化。唯和谐才能顺应规律、符合潮流,唯和谐才能协调一致、稳定有序,唯和谐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内心和谐,就会身心健康;家庭和谐,才有万事兴旺;社会和谐,势必民富国强。

      和乃亿万人民之向往,谐为天地万物之希望。和谐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又是远大理想实现的保障。

      和谐从哪里来?

      公平正义,如太阳之光芒。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妥善协调各方诉求,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们和睦融洽、心情舒畅。

      创新管理,像春风之骀荡。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坚持依法行政,让社会诚信友爱、充满力量。

      改善民生,是雨露之滋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让百姓富裕安康、如愿以偿。

      科学引导,似甘泉之流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陶冶情操,提升素养,让人全面发展、健康向上。

      平和的《和谐发展谱新篇》一文,站在全局的高度,怀着忧患的清醒,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谈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之重要,明晰了构建和谐中原之对策,增强了推动和谐发展之决心。

      和睦共处聚合力,和衷共济增活力,和谐共存添助力,和畅惠风促崛起。

     

     和谐发展谱新篇

       (一)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的中原经济区,必然是和谐的经济区。和谐是奋斗目标,更是可靠保障。无和谐,则无社会稳定、无持续发展、无幸福安康。

      (二)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稳定是硬任务,把稳定和发展摆在同样硬的地位,是因为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在心。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稳定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稳定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稳定是推动中原经济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福祉在于稳,兴盛在于和,力量在于心,发展在于搏。

      (三)万事皆规律,有法天下和

      建设中原经济区,既是全省加快科学发展的进军号,也是政法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动员令

      作为维护稳定的主力军,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政法机关责无旁贷!

      论机遇,这就是当前最大的机遇。政法队伍要抢抓机遇,大显身手,努力做出更大贡献,实现自身跨越发展。

      讲大局,这就是当前最大的大局。政法战线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站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高度来谋划工作。

      看责任,这就是当前最大的责任。政法机关要积极主动承担起中原经济区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职责。

      (四)形势决定任务,任务源于形势。形势喜人又逼人,任务光荣且艰巨。

      (五)前进中的河南发展态势良好,总体和谐稳定。

      ——大量矛盾纠纷得到化解。抓预防、抓排查、抓化解、抓处置,努力把问题预防在事前、消除在萌芽、处置在初始、解决在基层。

      ——平安河南建设成效显著。打击犯罪力度不断加大,治安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全省公众安全感由2006年的88.5%上升到2010年的95.06%。连续五年荣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省。

      ——执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加强执法监督,创造了解决法院执行难河南模式,建立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两查一访一满意机制,开展执法巡视,组织案件评查,实行法官绩效考评,加强政法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政法机关执法公信力不断提高。

      ——政法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坚持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相结合,切实加强对干警的教育、培训、管理、保障,政法队伍的素质、能力、水平、作风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的满意度不断上升。

      重在持续,就要持续这些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六)看形势,重在保持清醒;摆问题,忧患更为强烈。

      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保稳定、促和谐仍然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遗留问题解决困难。长期以来,河南作为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承载了许多历史重负,沉淀和累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涉及群体多、涉及人员多,分布地区广、解决难度大。

      新的矛盾多样多发。由于底子薄、基础差、人均水平低,我省改革发展的压力大,维护稳定的压力也大,国企改制、下岗失业、征地拆迁、环境污染、民生保障等引发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

      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多发的社会矛盾增加了诱发犯罪的因素,动态的社会环境增大了掌控治安的难度。刑事案件总量在高位徘徊,尤其是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等比较突出,新型犯罪不断出现。

      思想观念需要转变。一些地方和单位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够强,执法为民的理念不够牢,求实求效的作风不够好,开拓进取的劲头不够足等,影响着工作的深入开展。

      方式方法尚待创新。应对新情况、破解新难题的手段、措施不多,时常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

      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政法工作同样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我们必须经得住考验,时时警惕危险。

      重在提升,就要提升政法工作的领导水平,切实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居安思危,才不致危。

      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是党的要求,是人民的期望,是政法战线的天职。社会转型期维稳任务越重、压力越大、困难越多,越要求政法工作准确把握定位、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拓创新、注重分析研究、加强自身建设

      (八)许多不和谐、不稳定问题的产生,都与社会管理的缺位、越位、错位、不到位有关。

      社会建设不同于经济建设,继续简单地沿用传统的管制方式,已难以奏效,必须多管齐下,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系统犹如人的肌体,而社会管理如行医术,要让社会管理走到健康轨道上来,必须对症下药,变车下去心下去,变灌输协商,变为民作主让民作主,变送温暖送公平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搞好社会管理,既要加强,更要创新。

      加强即从弱到强,是转变;创新即从无到有,也是转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领导方式的具体转变,是从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是在加强中创新、在创新中加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一定是转变领导方式的过程,必将贯穿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始终。

      方式一变天地宽。方式转变越到位,社会管理越有效。方式方法的新转变必将带来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重在统筹,就要以社会管理来统领、统揽维护和谐稳定工作。

      (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在为谁管上明目的。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社会管理搞得好不好,群众最能感受到,群众最有发言权。必须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标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群众之所盼、化群众之所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

      ——维护群众利益。坚持维稳维权的统一,加强对利益关系的协调,认真解决群众的诉求,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防止和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保障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等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促进公平正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加强对困难群体的救助,促进政法机关公正廉洁执法等,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本上是人的和谐稳定。只有为了群众,才能赢得群众;只有赢得群众,社会管理、社会和谐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重在为民,就要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障。

      (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在管什么上求突破。

      ——在推进统筹城乡社会服务和管理上求得新突破。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在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上求得新突破。强化乡镇(街道)、社区社会管理服务功能,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联动高效的基层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在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化解社会矛盾上求得新突破。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实现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在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上求得新突破。建立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解决流动人口在就业、社保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在共享城镇化成果过程中逐步融入城镇。

      ——在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上求得新突破。落实各项救助帮扶措施,安排好他们的生产生活,减少社会对抗。

      ——在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上求得新突破。构建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管理体制,引导社会组织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服务上求得新突破。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等机制,加强对企业的政治服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在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上求得新突破。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特别要强化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

      ——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求得新突破。健全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防控体系,实现动态环境下对社会治安的有效控制。

      ——在完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服务上求得新突破。抓紧形成信息网络管理体系,创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在建设社会诚信体系上求得新突破。建立公民个人和企事业单位信用管理制度,提高社会诚信意识和水平。

      ——在加强和创新高等院校、矿区的管理服务上求得新突破。维护校内校外安全稳定,维护矿区正常的生产秩序。

      (十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在怎么管上下功夫。

      ——从问题导入。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由急到缓,由表及里,逐步延伸到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

      ——从试点切入。强力推进三门峡市、新郑市这两个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工作,选好、抓好我省自己的试点,尽快出成效,尽早出经验,以点带面,示范带动。

      ——从项目深入。把社会管理的思路变成具体可以操作的项目,以项目为抓手,实施项目带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完成来实现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这也是方式方法的转变。如果工作落实不到项目上,就容易落空。只有这样具体地抓,才能突破、才能深入、才能落实。社会管理要善于借鉴经济管理的方式去运作。

      (十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在谁来管上聚力量。

      社会管理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必须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发挥多元主体的他律、自律、互律作用,齐抓共管。

      党委领导是保证。既要发挥好党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于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

      政府负责是主导。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办好主要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务,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社会协同是条件。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形成党委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

      公众参与是基础。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党委的指挥、政府的领唱、社会的伴奏、公众的和声,必将唱响一曲气势磅礴、雄浑豪迈、高亢激昂的胜利之歌。

      (十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在抓两基上固根本。

      要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基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焦点、难点、重点多在基层,提高基层驾驭社会和谐稳定局面的能力,重在夯实基础。基层越强,全局越安;基础越牢,形势越稳。

      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花、人往基层走,增强基层的引力、实力、活力和能力,使基层始终有一批有经验、有能力、有威信的干部,使基层有履行职责的条件,使基层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作用,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抓基层、打基础,是固本之法、长治之举、久安之策,抓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抓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

      (十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和谐号巨轮已经起航。

    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云帆而济沧海。勤劳智慧的中原儿女将劈波斩浪,激流勇进,奋力前行,驾驶这艘承载着亿万人民幸福安康的航船驶向和谐胜利的彼岸!